ID 卡 IC 卡的种类介绍

M1 卡种类说明

IC (Integrated Circuit) 卡由法国人 Roland Moreno 于 1970 年发明。他首次把可编程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到卡片中, 使卡片具备更多功能。

术语 “IC 卡” 和 “磁卡” 属于技术分类, 不应与按用途命名的 “信用卡” “电话卡” 等混淆。

国际上对 IC 卡有多种称呼: 英文中常见 Smart Card、IC Card; 在亚洲地区 (尤其是香港、台湾), 常称为 聪明卡、智慧卡、智能卡; 而在中国大陆, 一般简称为 IC 卡

普通 IC 卡的 0 扇区不可修改, 其他扇区则可反复擦写。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梯卡、门禁卡等, 发卡方通常采用被称为 M1 卡 的普通 IC 卡 (可理解为物业提供的母卡)

下面介绍常见的 IC/ID 卡种类与特点。其他类型的 IC 卡都是后门卡, 可通过特殊写入方式修改 0 扇区, 从而实现对母卡的复制。

卡类型 芯片名称 / 示例 频率 是否可重复擦写 备注说明
IC卡 M1 卡 13.56 MHz 普通授权卡, 0 扇区出厂被锁定, 不能用于复制, 只能作为授权卡 (物业等发放的母卡)
IC卡 UID 卡 13.56 MHz 经典可擦写复制卡;遇到带防火墙的读卡器时会失效
IC卡 CUID 卡 13.56 MHz 可穿透读卡器防火墙的可擦写复制卡;在 UID 卡复制但刷卡无效时可作为替代
IC卡 FUID 卡 13.56 MHz 一次性写入并穿透防火墙的卡: 0 扇区只能写入一次, 写入后会变为普通 M1 卡 (不可逆)
IC卡 UFUID 卡 13.56 MHz 兼具 UID 与 FUID 特性: 未锁卡时表现为可写的 UID, 手动锁卡后变成不可擦写的普通卡 (锁定不可逆)
IC卡 GTU 卡 13.56 MHz 支持数据自动复位的复制卡, 用于对抗滚动码防复制系统;上电后能恢复预设数据, 支持反复擦写与调试
IC卡 GDMIC 卡 13.56 MHz 与 GTU 功能类似的滚动码复制卡 (厂商不同) ;用于绕过滚动码保护, 支持自动复位与重复擦写
ID卡 T5577 / EM4305 / 5200 等 125 kHz 常见的可擦写 ID 卡, 便于复制与仿写, 广泛用于考勤、门禁等低频场景
ID卡 F8268 卡 125 kHz 能穿透 ID 卡读卡器防护的复制卡;在普通复制后刷卡无效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

各卡类型详解

UID 卡 (国外称 GEN1)

UID 卡是常见的可复制卡。遇到带防火墙的读卡器就会失效。此类读卡器在刷卡时会默认向卡发送后门指令修改卡号, 导致复制卡只能使用一次, 刷过一次后便无法再次被使用。通过比对卡片在刷卡前后的 UID 是否被修改, 可以判断读卡器是否带防火墙。

另外, 只有读卡器能够发出这些后门指令, 因此 UID 卡的卡号和免密写操作只能由读卡器完成, 无法通过手机直接修改。如果写入时数据出现错误, 支持后门指令的读卡器还可以通过后门指令强行格式化卡片, 将其救活

CUID 卡 (国外称 GEN2)

CUID 卡是一种可擦写且能防屏蔽的复制卡, 支持对所有扇区的重复擦写。当门禁读卡器带有防火墙时, 就可以使用 CUID 绕过防火墙;CUID 无需执行锁卡操作即可防屏蔽 (不同于需要锁卡才生效的 FUID 或 UFUID)

CUID 卡不响应读卡器的后门指令, 卡号可直接用常规指令修改, 因此也可以通过手机写卡。但正因不响应后门指令, 一旦写入过程中发生数据错误, 卡片将直接报废。

FUID 卡 (国外称 GEN2)

不可擦写防屏蔽卡, 此卡的特点是 0 扇区只能写入一次, 写入一次后FUID就变成普通 M1 卡, CUID卡绕过防火墙失败的话可以使用FUID尝试。

UFUID 卡

高级复制卡, UFUID 可视为 UID 与 FUID 的结合体: 在未执行 锁卡 操作前表现为 UID 卡;执行锁卡后便永久变为普通 M1 卡, 该过程不可逆。

GTU / GUID / GDMIC 卡

这类卡用于对抗滚动码 (rolling code) 机制的门禁/电梯系统。GTU 卡在锁卡后数据不再改变, 每次上电都会恢复到锁卡前的数据, 从而干扰滚动码系统的正常滚动逻辑, 实现对滚动码系统的破解。GTU 卡可解锁, 解锁后可通过专用指令修改数据。

知识延伸

IC 卡中 0 扇区 0 块 的第 6 字节通常用于表示芯片类型。常见 SAK (Select Acknowledge) 类型示例

  • 普通 IC 卡 SAK 类型: 08
  • CPU 模拟卡: 28
  • 纯 CPU 卡: 20

原文

ID卡IC卡的复制卡种类介绍

最后更新于 2025-10-09